印刷色彩管理基本原理与技术
色彩管理是由Adobe、Agfa、Apple、Kodak、Fogra、Microsoft、Silicon Graphics、Sun Microsystem和Taliget于1993年建立的国际色彩联盟(ICC)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的目的是建立在独立于设备的标准颜色空间上。颜色描述的标准化允许共享和转换所有设备描述。通过一个虚拟的、设备独立的、色彩空间的PC(配置文件连接空间),可以包含每个色彩空间,建立设备特征描述文件,实现色彩的开放管理。
从广义上讲,色彩管理是在不同的设备之间获取、传递、表达和复制色彩信息,并尽可能减少损失,使每个设备呈现的色彩都忠于原色。从技术角度看,色彩管理是将各种色彩相关设备的色彩描述文件(设备特征文件)制作出来,使同一色彩信息在不同设备之间转换时,基本上保持与原始颜色信息相同的状态,依次为了满足彩色复制的要求,要忠实于原版,并实现所有的设备。目的可以用与原图相同的颜色表示。在大多数情况下,输入设备的色域大于输出设备的色域,因此需要一个颜色管理系统来协调输入和输出设备的色域。目前,色彩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是以加色或减色为基础,采用色彩匹配方法,使所需的色彩与目标色一致。颜色匹配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颜色光谱特征所形成的模拟或数字信号进行颜色校正,称为分色和颜色校正或分色和颜色校正。该方法应用于闭环系统中,另一种方法是根据颜色的三个刺激值对颜色进行校正,即条件等色校正。在开放系统中的应用。在条件等色校准中,输入颜色的分色特性不同于目标颜色。在一定条件下,使两种颜色的三个刺激值均匀,达到分色效果。因此,在不同的条件下(不同的光源),颜色的外观是不同的。
在印刷系统中,色彩管理一般分为三个部分:设备校准、设备表征和不同设备色彩空间的转换。第三部分是本文所描述的色域匹配。设备校准将显示器、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调整到规定的标准状态,以确保其符合或准确地符合制造商的规范。器件表征是对颜色相关器件的颜色特征的定量描述。它描述了器件的输入输出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实现器件之间色域匹配的重要依据。不同设备颜色空间的转换实质上是设备颜色空间和标准颜色空间的转换,实质上是不同设备之间的色域匹配。